日前,河北省教育厅出台《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》,要求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,为一、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(专科学生不少于108学时)的体育必修课,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;为三、四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,并计入选修课学分;为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俱乐部课程,适时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。
在优化课程内容上,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、运动能力等情况分类开设体育课程,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,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%;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,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%。在创新课程形式上,积极鼓励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,创新打破年级界限、以体育项目授课的集体教学模式,逐步以体育俱乐部替代传统行政班。
该措施提出,各高校要探索构建“基础模块+兴趣模块+进阶模块+实用模块”的分层体系,积极协调校内校外资源满足学生需求,通过教学评比、赛事化教学等方式,持续提升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,把体育课打造成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。
同时,积极实施“阳光体育1小时”计划,采用“运动打卡”“体育积分”等方式,引导学生每天参与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育锻炼。鼓励高校实施“半天无课日”,在日常教学日中,每周或每两周安排半天不排课程,让不同年级学生有充足时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。
此外,加强师资保障,要按照生师比300∶1的要求配备体育教师,鼓励补充冰雪、武术、匹克球等新兴体育项目教师。鼓励支持高校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担任高校兼职体育教师,系统规划对体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。
 
 
 
 
 
 
热评文章
速递!2024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揭晓
《追梦—事业与生活》新书由线装书局出
哈尔滨工程大学:以赛促学淬炼创新人才
南方学生必备:专属冬季校服新选择
重庆南开中学校建校二十周年成果展庆典
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以“幸福
第9期“求索”专题讲座上,首批博士苏
北京市石景山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
展现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
北京师范大学迎来2024级新生